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2101
发布时间:2021-11-04 15:33发布人:教研科

教  学  研  究


第一期

济宁老年大学主办            (总第50期)             2021年11月04日


编 者 按


近日,第五次全省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圆满结束,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第五次全省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的表扬通报》(鲁老学协学字〔202103 号),我市共有9篇论文获奖,其中任城区老年大学刘佳《浅析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邹城市老年大学何风洋《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类课程需求研究》、微山县老年大学李森《国际视域下发展老年教育中“代际学习”对代际和谐合作的重要作用》3篇论文获二等奖;我校李俊彤《老年大学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探究》、梁山县老年大学程大卫《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研究》2篇论文获三等奖;曲阜老年大学颜亓新《老年大学美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微山县老年大学马勇《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梁山县老年大学徐芹芹《开展老年游学研究》、嘉祥县老年大学赵海芳《多措并举立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4篇论文获优秀奖。

年初,根据省老年大学协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次全省老年教育理论研讨活动的通知》(鲁老学协学字[2021]1号)的要求,以“积极推进新时代老年大学创新发展研究”研讨活动主题下发到各县市区老年大学,共征集到14篇论文全部参与评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建强教研队伍,提高教研能力,扩大培训交流,提高论文质量,争取多出论文、出好论文,促进论文应用转化,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教学研究》将分三期刊登以上理论研讨获奖论文,供同仁们互相交流学术观点,总结学校教学经验、深化宣传引导、提升教学水平,广泛推动老年教育工作者参与教研和论文撰写工作。

本期刊登三篇获二等奖的论文:分别是任城区老年大学刘佳撰写的《浅析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邹城市老年大学何风洋撰写的《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类课程需求研究》、微山县老年大学李森撰写的《国际视域下发展老年教育中“代际学习”对代际和谐合作的重要作用》。



浅析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刘 佳


  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快速增长,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速,在我国传统的老年教育发展实际中,农村老年教育群体参与率一直很低、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老年教育需要通过加强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农村老年教育宣传,完善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条件,打造农村老年教育专业团队,加强理论研究等方式。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在城区老年教育发展加快的同时,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群体参与率低下、教育内容单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作为农村发展的庞大群体,其学习需求与发展水平需要更多的关注。农村老年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对促进农村老年人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不能仅看作传统老年教育的自然延伸,同时也不是城市老年教育的简单复制移植,而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类型,存在着诸多现实阻力。因此,破解导致农村老年教育困境的原因,探寻解决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不仅能够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还能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现。

一、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

(一)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农村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

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高于城镇,预计差值最高将于2033 年达到13.4 个百分点。通过农村老年教育,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的重要作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口优势,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农村老年教育困境的突破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安全感与获得感;有利于老年教育的整体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需要农村老年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能够帮助农村老年人正确认识及顺利接受老年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丰富日常生活、树立良好生死观、增强自我医疗保健和防骗能力。农村老年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农村老年人的余热,帮助农村老年人找到农村老年生活的精神支柱,避免他们因衰老带来的体力和精力各等方面下降形成焦虑。农村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继续培养和发展个人爱好和个人兴趣,开发潜能和天赋,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克服不良情绪,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生命意义和生命质量。

(三)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农村老年人素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有助于防止城乡老年教育的“马太效应”,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使农村老年人感受到国家的倍至关怀。同时,农村老年人通过参加教育活动,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人格更完善,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能够成为健康、快乐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人。农村老年教育促进家庭和谐,提高老年人家庭沟通与孙辈的教育能力,在农村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积极导向作用。农村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是国民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 影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老年教育发展的难点在农村,老年教育向镇、村延伸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但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这种延伸并不理想。据调查,有的城市很多老年教育工作都是先进,但是在农村老年教育方面却比较滞后,甚至没有开局。笔者认为影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加强农村老年教育的价值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为止,大家对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维出现偏差,这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各级老年教育重点放在城区中心校和亮点社区教育上,没有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措施上轻视,导致一些地方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不快,甚至停滞,效果不好。二是农村自身的原因。在农村发展老年教育,创办老年学校是一项新生事物,村民对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农村老年人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农村老年人自身思想观念也还没有转变,终身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三是由于宣传、思想认识等诸多因素不到位,在广大农村居民群体中,还没有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在农村远没有形成老年人迫切需要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教育、而农村老年学校供不应求的倒逼机制。

(二)农村老年教育学习参与率难以提升

很多地方虽然建立了老年教育四级网络,也投入资金修建了村级老年学校及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但参与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入城市,留在农村的是老人和儿童,导致了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出现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与农村凋敝的情景。农村老人自己照顾自己的比重大,老年人空巢现象日益严峻。大量中坚力量的流失促使许多老年人承担田间劳作和孙辈的抚养,他们投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充足,对老年教育参与的热情和激情不够。

(三)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条件不完善

农村老年教育在办学场地、办学设施、办学体系、社会支持等办学条件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第一,基础设施差。如校舍缺乏,设施不全,设备简陋,场地狭小等等。第二,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统筹、社会支援、自筹经费三种渠道。从政府统筹角度,大多数镇、村财政拨款不固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尚未将老年教育纳入经费预算,同时还存在经费使用监督不力等问题。从社会支援角度,社会上人们普遍不看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前景,投资不积极。从自筹经费角度,老年教育机构资金不足,学员学费通常是免收或象征性收取,不具备承担机构运营的能力,而靠志愿者或热心人士的赞助,也存在不持续、不稳定的现象

(四)农村老年教育师资不足,教材缺乏

农村老年学校师资捉襟见肘,教育管理人才、教学人才缺口较大,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个别地方甚至没有教师,只能依靠网络教学。少数几个从事教学的人员大部分是村官或村里的自学成才者,专业性不强,没有什么教育理论支撑。同时,农村老年学校缺少统一的教材,大多靠教师自己编选教材,边编边教边学,缺乏系统性,由于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大都是年老体弱、孤寡空巢、文化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要找到贴近实际、贴近其认知水平的教材就更难了。

(五)农村老年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受教育资源制约,目前农村老年学校已开设的课程科目,以校本课程为主,基本上是有什么开什么,凑够人数就开一个班或一门课,教育产品单一且随意性较大。总体来看,基于现实条件开展教学的多,系统规划设计的少;“唱唱跳跳”“写写画画”的课程多,针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少;保健讲座多,思想政治宣传少;陶冶情操的多,致富技能培训的少。

三、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

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事业是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高效途径,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更是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清其所面临的困境,找准对策,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一)提高全社会对农村老年教育的认识与参与度

通过多种渠道让社会各界看到老年教育给农村带来的各种利益和成果,意识到农村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农村老年人参加学习的支持率;因材施教,增强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把学习内化为自觉行为。政府部门完善规划,指导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老年教育。明确各行政部门工作任务,理清教育服务部门职责,细化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条件,让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有章可循。改革农村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政府统筹协调老年教育工作发展,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老年教育作为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人负责老年教育工作,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办学场所,在政策服务、管理咨询、教学组织、经费统筹等方面提供支持,努力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农村老年教育品牌。

(二)健全农村老年教育法律法规

政府要加快出台有利于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整体上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保障每个老年人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具体到不同的地区,则可以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政府应当加大财政倾斜和投入力度,通过对部分经济困难的人群降低或减免学费的方式,提高教育的覆盖面,保障大多数老年人享受教育和养老服务的权利。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则可以利用市场手段,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建设。政府可以利用财税政策,包括财政、税费、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激励社会力量开展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积极性。要出台政策统筹乡镇学校、图书馆、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源共享,引导和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开发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第一是满足学员个人需求。农村老年人学习积极性与教学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准确把握农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厨艺知识培训、保健养生、政策解读等当前符合农村老年人主要需求的课程。第二是文化传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正在逐渐融合,农村老年教育的课程中应增加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培养现代老年人、文化传承人,有利于提升农村老人的文化自觉、促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三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农村老年教育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逐步实行农村老年教育的远程化、网络化、数字化、共享化。同时配备远程教育辅助教员能够降低农村老人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陌生感、焦虑感,同时解决农村老年教育在网络化中遇到的困难。因地制宜组建老年人声乐对、太极拳队、腰鼓队等符合老年人特点或突出当地特色的文体团队,定期开展棋牌比赛、趣味运动会、“村晚”文艺汇演等,把先进文化教育与老年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激发老年人群的参与兴趣。

( ) 完善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条件

要逐步改变农村老年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结合当地实际,逐步解决场所不足、设备简陋的状况。有固定场所办学的农村老年学校,要争取政府支持,多渠道争取经费,改善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满足当地老年教育办学需要。没有解决办学场所的村级机构,要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保证老年教育基础需求。要逐步提高办学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学籍制度、教学制度、评估制度,规范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要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管理,转变农村老年教育教学无序管理的状况,乡镇中心老年大学可以定期组织各村级老年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促进村级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五)统一协调,提高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根据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地、生活圈狭小、孤独和空虚感较为突出的特点,尽可能扩大选择范围,发挥当地乡镇教育资源的共享作用,组建一支热爱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专、兼职队伍,采取举办专题培训、非正式学习小组、送教上门等形式举办农村老年教育。借助具有社会服务性的大众媒介,如图书馆、文化站等社会教育机构,满足农村老年朋友资料查找、信息咨询等需求。

(六 )加大农村老年教育宣传力度

农村老年教育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宣传体系,促进农村老年教育推广,增加老年人的参与度。要打造品牌,做好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农村老年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人际宣传推广实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社群、公众号、网络信息平台等推广、宣传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老年教育影响力。要重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老年群体中的作用,大力推广农村老年教育理念,宣传老年教育特色,提高农村老年教育宣传效果。多与媒体加强沟通合作,宣传农村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依靠政策领导、理念引导、教育指导、媒体倡导、乡镇主导有序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宣传工作有效开展。

(七)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

农村老年人相对于其他的学习者属于特殊群体,所以,针对农村老年教育需要进行单独的研究。由于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较慢,导致我国对农村老年教育理论和模式的研起步晚,理念和管理思想尚未建立,从事研究农村老年教育的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下一步需要扩大研究力量,提高对农村老年教育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增加研究成果。加快理论成果对农村老年教育资源建设和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的指导,满足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需求。(作者单位及职务:济宁市任城区老年大学  副校长)



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类课程需求研究

——以邹城市老年大学龙山路校区调查为例

何风洋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邹城市老年大学(龙山路校区)学员体育健身需求展开调查,利用 SPSS 22.0 EXCEL 对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人口学特征、体育健身需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1)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人口学特征:学员男女比例约为1:4,女性远多于男性;年龄以5060岁这一区间为主;学历层次主要分布于高中、大学学历阶段,大部分学员曾受过良好教育;身体状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仅有少数学员患有不影响学习的慢性疾病,学员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价值,自主参与体育健身。

2)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需求分析;超过9成以上的老年学员明确表示需要体育健身课程,且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程度较高,老年学员对体育健身的价值高度认可,渴望通过体育健身课程增进健康;多数老年学员希望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左右的体育健身服务;老年学员参与体育健身课程的主要是出于健康的目的(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持体型、促进身体健康),这类人群约占调查总人数的九成;在体育健身类型方面,操舞类和武术类最受欢迎。

关键词:老年大学;邹城市;体育健身课程;需求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老年群体生活压力降低,退休后闲暇时间增多,因此老年群体的关注焦点由饮食起居逐渐转为健身医疗。体育健身对老年人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得到一致认可,在治病不如防病理念的驱动下,政府加快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基础健身设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结构和功能出现进行性退化,健身锻炼时就必须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掌握科学有效、安全健康的健身方法。由此可见,专业科学的体育健身课程对于延缓身体结构及功能性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大学,作为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政府公益机构,在引导老年人自觉养成积极养老观、科学养生观、终身学习观,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邹城市人民政府斥资8000余万元建设老年大学,完善老年教育设施,满足广大学员需求。笔者作为来自邹城市老年大学的一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对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体育健身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积极推动邹城市老年大学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社会群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人口学特征和体育健身需求进行分析,深入调研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需求的特征,为管理部门制定针对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政策提供依据,为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更好满足老年学员需求提供参考。在学术方面,针对老年学员体育健身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而为社会各界不同形式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需求为研究对象,以邹城市老年大学(龙山路校区)2021级学员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老年大学、体育健身、健身需求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现有的研究文献,明确当前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制定调查问卷,在邹城市老年大学进行发放,发放对象为2021级新生,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

访谈法:为深入了解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生活状况及其体育健身需求,获得更为全面的资料,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补充,在老年大学对部分学员进行访谈了解。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22.0等软件将收回的数据进行建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3 结果分析

3.1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人口学特征分析

3.1.1性别分析

3.1.1邹城市老年大学2021级学员性别统计表

性别                   数量

数量

百分比(%))

73

21.8

262

78.2

如表3.1.1所示,在调查的335名邹城市老年大学龙山路校区2021级学员中,男性学员为73人,占学员总人数的21.8%;女性学员为262人,占学员总人数的78.2%,男女比例约为1:4,女性数量远高于男性。


3.1.2年龄分析

年龄             数量

数量

百分比(%

50——59

229

68.3

60——69

87

26.0

70——79

17

5.1

80以上

2

0.6











如表3.1.2所示,本次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学员是50岁,这一年龄的设置是邹城市老年大学招生简章规定,因此没有低于50岁的学员。根据邹城市老年大学实际情况,本文以设置4个年龄层次,分别为5059周岁、6069周岁、7079周岁、80周岁以上。处于第一年龄层次的学员有229人,占学员总人数的68.3%;处于第二年龄层次的学员有87人,占学员总人数的26.0%;处于第三年龄层次的学员有17人,占学员总人数的5.1%;处于第四年龄层次的学员仅有2人,占学员总人数的0.6%。由以上数据可知,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年龄主要在60周岁左右,处于刚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状态。





3.1.3文化程度分析

3.1.3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文化程度分析表

           数量

文化程度

数量

百分比(%

小学

1

0.03

初中

35

10.4

高中

129

38.5

大学

167

49.9

研究生及以上

3

0.09

在本文中,将老年学员的文化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如表3.1.3所示,这5个等级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及以上。如表所示,处于这5个等级的学员人数分别为:1人,占学员总人数的0.03%35人,占学员总人数的10.4%129人,占学员总人数的38.5%167人,占学员总人数的49.9%3人,占学员总人数的0.09%

由以上数据可知,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员高达170人,占学员总人数的5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学员大都是六七十年生人,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高中学历已经属于较高学历的人群,与当今社会的高中学历具有不同的意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学员人数为299人,占学员总人数的89.3%,说明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文化程度是比较高的。这也引起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老年大学作为一所公益性机构,除了学员身体健康原因并没有其他入学条件的限制,但是根据数据显示,低学历人群极少,而且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农村老年学员数量极少,反映出不同居住地区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内容和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赢得农村和社区低学历老年朋友的信任,使他们享受到同样的社会公益福利,如何发挥市县老年大学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镇街、社区等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管理步入正轨,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1.4健康情况分析

3.1.4邹城市老年大学健康情况分析表

            人数    健康情况

人数

百分比(%

很不健康

0

0

不太健康

2

0.06

一般

26

7.8

比较健康

109

32.5

非常健康

198

59.1


如果自身患有疾病无法进行学习,反而报名占用公益名额,是一种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为了保证老年学员们的安全,也为了杜绝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邹城市老年大学不提倡自身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报名,对于一些年龄偏大、患有慢性疾病,在不影响学习和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允许报名学习,尽最大努力满足更多老年学员们的学习要求。

正是由于邹城市老年大学对学员健康状况进行了提前筛选,所以如表3.1.4所示,学员整体健康状况良好,99.4%的学员处于一般及以上的状态,仅有2名学员表示身体情况不太乐观,通过访谈了解得知,这两名学员分别患有眼疾和耳疾,但是并不影响自己所报专业的学习,也不存在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允许具备学习能力、没有生命安全隐患的学员报名学习,充分体现了邹城市老年大学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反映了学校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

3.2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需求特征分析

3.2.1 体育健身课程需求度分析

3.2.1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需求度分析表

程度        数量

人数

百分比(%

非常不需要

0

0

比较不需要

3

0.09

一般

18

5.4

比较需要

36

10.7

非常需要

278

83.0


如表3.2.1所示:在调查的335名老年学员中,有278人明确表示体育健身课程是非常需要的,占邹学员总人数的83.0%;有36人表示体育健身课程是比较需要的,占比为10.7%;另有18人表示一般需要,占比为5.4%;仅有3人表示比较不需要,占比仅为0.09%,对着3人进行访谈得知,这三位学员是年近80岁的高龄学员,所选择学习的专业是相对较为安静的绘画和书法,由于年龄和自身身体原因,认为体育健身课程不是那么重要的,需求度不高。

由以上数据可知: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对于体育健身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是很高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需求的加强。

3.2.2 体育健身课程目的分析

3.2.2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目的分析表

目的        数量

人数

百分比(%

治疗和预防疾病

65

19.4

保持体型

36

10.8

促进身体健康

188

56.1

结识好友

12

3.6

提升自我

34

10.1









如表3.2.2所示:老年大学员参与体育健身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身体健康,选择该选项的人数为188人,占学员总人数的56.1%;其次是治疗和预防疾病,有65人选择该选项,占比为19.4;分别有36人、34人参与体育健身课程的目的是保持体型和提升自我,占比分别为10.8%10.1%;有12人想要通过体育健身课程结识好友,占比为3.6%。通过以上数据可知:老年学员参与体育健身课程的主要是出于健康的目的(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持体型、促进身体健康),这类人群约占调查总人数的九成,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也应当考虑到这一需求,注重健康教育。

3.2.3 体育健身课程频率分许

3.2.3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周频率分析表

次数     数量

人数

百分比(%

1

22

6.6

2

122

36.4

3

132

39.4

4次及以上

59

17.6










由表3.2.3中的数据可知:每周进行体育健身23次,是绝大部分学员的选择,约占学员总数的八成。喜欢每周进行两次的学员有122人,占学员总人数的36.4%;喜欢每周进行三次的学员有132人,占学员总人数的39.4%;喜欢每周进行1次的学员有22人,占学员总人数的6.6%,通过访谈得知该部分学员平常运动较少,甚至部分学员患有腰膝关节的慢性疾病;喜欢每周进行四次及以上的学员有59人,占学员总人数的17.6%,该部分学员大多是舞蹈班学员,平常运动量较多,甚至倾向于每天都参与体育健身课程。

3.2.4 体育健身课程时长分析

老年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与青年相比,老年人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都不宜过大,老年大学的体育健身课程本着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为老年学员提供专业服务。表3.2.4中的数据也直接反映出了老年学员运动时间不宜过长的情况,如表所示:百分之六十的学员认为体育健身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有五分之一的学员认为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也有一些精力充沛的老年学员认为运动时间可以达到一个半小时,总体而言,老年学员最佳的运动时长是1小时左右。

3.2.4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时长分析表

时长      数量

人数

百分比(%

30分钟以内

68

20.3

31-60分钟  

201

60.0

61-90分钟

66

19.7

91-120分钟

0

0








    3.2.5 体育健身类型分析

由表3.2.5中的数据可知:操舞类项目最受老年学员的青睐,有136人选择该选项,占学员总人数的40.6%;其次是武术类项目,选择人数为98人,占比为29.2;选择健身器材类和球类项目的人数相当,分别为55人和46人,占比分别为16.4%13.7%,通过访谈可知球类项目中最受欢迎的乒乓球,乒乓球运动在中国有着非常大的群众基础,该调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事实。

3.2.5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体育健身课程类型分析表

 类型      数量

人数

百分比(%

操舞类项目(健身操、广场舞)

136

40.6

球类项目(门球、乒乓球、足篮排等)

46

13.7

武术类项目(八段锦、太极拳等)

98

29.2

健身器械类项目(跑步机、杠铃等)

55

16.4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约为1:4;从年龄层次上看,60岁左右的学员是主力军;邹城市老年大学学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近半数的学员学历在大学及以上,高中以上学历近九成;学员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无不适合学习的疾病,不存在生命安全隐患。

在调查的老年学员中,超九成的学员表示需要体育健身;老年学员参与体育健身课程的主要是出于健康的目的(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持体型、促进身体健康),这类人群约占调查总人数的九成;在体育健身频率和时长方面,大部分学员倾向于每周3次左右,每次1小时左右;关于体育健身课程的类型,学员的喜好以操舞类和武术类为主,除此以外乒乓球运动也收到部分学员的青睐。

4.2建议

扩大现有教室数量,增加学员招收数量,满足广大老年学员入校学习的需求;增设种类齐全的体育健身课程,招聘体育专业的教师,提供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注重发挥老年大学主体功能,向偏远乡村地区进行辐射,促进社会老年教育公平。(作者单位及职务:邹城市老年大学 教研室负责人)



国际视域下发展老年教育中“代际学习”

对代际和谐合作的重要作用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日益剧增的老年人口与日渐增长的二胎出生率、传统家庭间固有的代际关系在现代条件下的不适应性等,造成了代际矛盾冲突有凸显之势。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强调老年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代际学习,共同促进代际间和谐合作。

关键词:老年教育;代际学习;代际矛盾冲突;代际和谐合作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日益剧增的老年人口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8.1%,且全国平均人口预期寿命正在不断提升。与此相对,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降为1952年的新低,为10.48,且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比例达到59.5‰。因此,随着人口的加速老龄化,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加之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必将影响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差异造成的矛盾冲突有凸显之势。在解决代际差异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以老年教育为主体的代际学习的作用,日益成为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代际合作方式的探讨,分析我国老年教育中“代际学习”对于解决代际矛盾冲突,促进代际间和谐合作的意义进行阐释,从而对如何发展以“代际学习”为重点的老年教育提出建议。

一、代际矛盾冲突与代际和谐合作的关系

(一)代、代际差异与代际矛盾冲突

“代”(Generation)在柯林斯英语大辞典的释义为“一个国家或社群中属于相似年龄段的人,特别是他们被认为拥有相似的人生阅历或生活态度。国外特别是西方以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人口出生率也普遍偏低,因此对于代际关系的研究、开展实验项目相对成熟。在国内,“代”一词大致有三层含义:分别是生物学意义、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上的。本文主要针对家庭层面中“家庭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代际差异”一词,在国外,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在著作《代问题》中提出。代与代之间的差异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造成的:两代人整体年龄上的差别,成长环境、社会经历和个体的社会经历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的诸多差异,所接受的教育和知识结构不同等。

“代际冲突”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代际关系紧张,甚至矛盾重重。代际矛盾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代与代之间本身的差异性即“代际差异”是其主因,另外还有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现代化知识学习的不对称性以及“孝”道文化的缺失等多个方面因素。

(二)代际和谐合作

代际冲突与代际和谐相对应,而代际间的和谐合作则是代际关系的升级、拓展和延伸。缓和“代”与“代”之间矛盾冲突的有效方式就是代际和谐合作,以“代际合作”形式共同作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双方都非常关心的家庭关系处理、家庭育儿教育等重点问题,才可以真正实现“和谐共生”,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代际互助与合作是中国家庭的重要传统。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庭主义伦理都是以家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乃至更早的母系关系开始,血缘关系就让亲属之间产生了一种彼此承担无条件的、无限的相互照顾和扶持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

当今社会中,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普遍地从家内关系转变为家际关系,成年子女的子女与祖辈之间转变为家内与家际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很多情况下代际关系成为两个核心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代际支持和互助的传统得到了延续亲子家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网络化家庭的格局解决代际矛盾冲突。实现代际和谐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本文重点说明老年教育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老年教育在实现代际和谐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代际和谐合作中的矛盾主体是人,其中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老年人—中青年人—幼儿和青少年人。现代社会中,这三个层次对于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逐级递减的,而由于年龄较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学习适应能力减弱等因素,老年人群体既是促进代际和谐合作的最有力推动者,同时又是促进代际和谐合作最难突破的一环。因此,在实现代际和谐合作中,必须使以老年教育为主体的“代际学习”在此过程中现行,从而带动每个代际合作链条的整体联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人才是影响代际合作的“主力军”,在发展“代际学习”中,需要引入中青年人的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幼儿和儿童是新生一代,却是代际和谐合作的最直接受益者,也是代际关系建立中最易突破者,因此需要注重“第一步”教育,从源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代际和谐合作的理论。

(一)老年教育是实现代际和谐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社会条件下,从中青年一代快速促成代际和谐合作是缺少必要内在条件的,从老年群体着手,利用老年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充足的空闲时间最先进行代际学习教育,是实现代际和谐合作的重要途径。在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中,则更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教育可以引导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内敛和含蓄是老年一代的情感表达的鲜明特点。老年一代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把内敛和含蓄作为了情感表达的基本原则。但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强调文化多元性的,他们所倡导的内敛和含蓄并没能引起青年一代的共鸣,他们不仅没有很好的遵循而且还走了一条几乎是背道而驰的道路的距离。因此,在以改变思想观念的代际关系学习教育中,凝聚老年人对差异文化的理性共识十分必要。

(二)老年教育发展是实现代际和谐合作的重要保障

老年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代际和谐合作的良性循环。老年教育发展可以促使中青年人更加积极关注老年群体。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在老年教育中,中青年人不应该是独立于教育之外的,而是应当积极将他们纳入老年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与老年人共同完成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再到社会教育,直至对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有序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另一个客观现实情况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中青年需要老年群体的帮助。现代社会中,负责赚钱养家的往往是男性,而负责抚养下一代的一般是母亲。激烈的职场竞争加剧了母亲在育儿和工作之间平衡的张力,许多母亲会邀请老人前来帮忙,老人参与幼儿抚育的代际合作互助,是当前社会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较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三)老年教育发展有助于解决特定条件下现实问题

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各种困境,如性格偏激、价值观扭曲、道德规范缺失、越轨行为频发等问题。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和谐。老年教育发展特别是向基层、农村延伸,特别是针对性的老年课堂、乡村讲堂在农村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老年群体对于现代社会文化、现代教育、儿童心理健康的认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加健康的童年。

三、国外对代际关系的研究探索

国际上对于代际和谐合作的研究较早。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老年问题国际会议,宣布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倡导关注老年人的处境、终身的个人发展、代与代之间的关系、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代际关系得到了初步重视。200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世界青年行动纲领补充文件,提出要加强代际团结。2013年,国际家庭日以“促进社会融合和代际间团结”为主题,主张加强促进代际间团结的政策设计,并推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志愿行动的代际间方案,使各代人受益。

为减少代际冲突,增进代际交流与沟通,促进代际理解与合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尝试推广代际项目,主要形式是在兼顾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将年轻人和老年人集中到一起开展活动,共同分享技能、知识和经验,促进文化交流,建立起相互支持和互惠的关系网络。这里具体对德国“代际项目”的探索做出分析:1998年到2009年间,由于德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面临着代际挑战。中年长辈与晚辈之间出现“三明治”的矛盾现象,即中间一辈的人一方面要承担对年轻一代的照护和教育等抚养责任,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家中老人,这使得中间一代人面临双重负担。2009年,德国尝试通过代际项目来缓解代际矛盾,帮助老年人实现积极老化。其中项目主要包括:已“生成家谱概念,促进祖孙辈之间的沟通融合”的祖孙辈项目,以“小学生、大学生、年轻的学徒或工作者与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老人一起参与”的高级青年项目,以及“将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士聚集在一起以讨论会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异质年龄组代际项目等。德国祖孙辈代际项目的实践主要靠非官方组织,这些活动非常注重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在以讨论会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中,他们觉得老年人在为年轻一代提供经验和见解时,也应该倾听孙辈的想法,不能因为孙辈年轻而忽视其意见。这种代际项目可以为两代人提供共同话题,有利于促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不借助外力就可以实现自由交流。

四、对我国发展以老年教育为主体的代际学习促进代际和谐合作的建议

(一)科学构建政府主导“代际学习”体系

法律政策是真正确立代际学习的重要途径,我国还未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在国家层面,应推进有关代际学习法律法规的制定,各地政府应积极落实老年教育的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将代际学习融入老年教育之中。应积极宣传代际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微信、报纸、集中宣传等形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代际学习理念。可以通过召开代际学习专题会议等方式,组织老年代表、管理人员、社区代表等共同商讨。提供开展代际学习的具体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代际学习工作。应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老年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教师、课程、教学场所、设备等共享,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代际学习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构建现代家庭代际和谐合作,要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代际学习氛围。要通过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余热,开发老年智慧。要注重社区教育手段,将现代孝道的有关内容编制成与居民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使居民能够边学边联系实际,将现代孝道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人。加强社会舆论监管,引导人们对老人尽孝,引导老年人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关注青年人、儿童的发展和日常生活。

(三)发挥老年大学在代际学习中的示范作用

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中是一直是先行者角色,老年大学教育必然也要在代际和谐合作中做出示范性作用。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中,代际学习应该改变传统老年教育过分强调娱乐性的现状,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实增加能够提升老年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内容,从而真正促进代际学习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特点,代际学习内容应合理增加心理学知识。在代际学习过程中可以由学校年轻教师负责心理辅导类的知识讲授,特别针对老年学员中的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辅导,增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代际学习应包括社会交往内容。可以邀请老年学员的家庭成员到校为老同志讲解有关知识,转变年轻一代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树立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

(四)发挥社区在代际学习中的桥梁骨干作用

不断改善社区老年代际学习的条件。在代际学习中对老年人开展心理疏导教育极为重要,通过疏导给予精神慰藉,填补精神世界的空虚,进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其次,由老年大学延伸出的社区课堂要为老年人代际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注重代际学习进程中奖励机制的构建,为每位老年学员制作专属记分册,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先制定的目标要求时,可以根据规定增加积分,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一次积分统计,对于积分较高的学员进行适当奖励,通过学员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灵活积极开展社区化“代际项目”。例如在国外,以教育或终身学习为主题的代际项目此类项目主要用于支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共同互动与学习,帮助老人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丰富老年生活,也使年轻人对老龄化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和当地一个退休社区老龄健康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宾州利戈尼尔谷镇从20169月开始每月开展一次代际活动。该项目通过社区老龄健康中心招募老年志愿者,通过与当地中学七年级学生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园艺种植、食物制作、故事分享及健康讨论等活动,使两代人在分享感情和经验中共同成长,促进了当地老年友善社区的建设。

(五)发挥普通教育在“代际学习”中的引导性作用

加强学校教育,尤其是以“孝”文化为重点的基础性教育、课堂教育和有父辈、祖辈共同参与的“学校—家庭”教育。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培养其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将现代孝道内容纳入德育教材,从理论上说明遵守孝道德现代意义,让学生明白孝道德对于做人和成长的现实意义。在学校的课堂上,明确的提倡现代孝道,把现代孝道作为评价学生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学习的方式应有差别,所以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现代孝道培养的重点内容。在教育形式上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采用多样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育。

(六)探索发展“代际学习”的新形式

代际关系研究、老年教育在代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在我国还较少。在现代代际和谐合作特别是代际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与图书馆建设发展相结合”、“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等新的思路和研究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老年教育在代际学习中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参考因素。(作者单位及职务: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