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务信息
游学石门山 寻访桃花扇
发布时间:2019-05-28 16:51发布人:管理员

------济宁老年大学文学班石门山游学记



春夏之交,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正是外出游学的最佳时节。游学精神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领略国学精粹。


5月18日,在济宁老年大学领导的关下心支持下,经过文学班范金泉老师和张鲁燕班长的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石门山游学活动。通过本次游学,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而且在游学途中,与花草树木、昆虫等亲密接触,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从而,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心。文学鉴赏班是今年3月份开设的新班,校领导对该班十分重视,聘请了济宁著名作家范金泉为任课老师。本次游学源于范老师前段时间,刚给同学们讲过济宁籍作家孔尚任和他的名著《桃花扇》。大部分同学对《桃花扇》的故事情节此前都有所了解,听了范老师从文学深度的讲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想探寻孔尚任在石门山写《桃花扇》的生活细节。


“山尾山头拖翠长,吟鞭摇雨路苍苍。不成村舍三家住,稍有田塍半段荒。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溪回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25公里。原名龙门山,两山对峙如石门,故名石门山。石门右侧的胜涵峰为全山主峰,海拔406米。峰顶原有泉,流入溪涧成瀑布。峰阴是孔尚任隐居读书的地方,至今遗址犹存。我们师生一行十五人,来到石门山山门,就迫不及待的寻访桃花扇和孔尚任的故居。我们过“石门仙境”、“大儒无疆”、“佛意若宇”、“道空相无”、“班门恒远”五个牌坊。踏台阶而上,到放生池坝上石雕的一大扇面前,扇面右侧绘一束桃花,中书候方域赠李香君诗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荑树,不及春风桃李花”。听完范老师讲解《桃花扇》中诗的内涵,继续拾阶而上,参观了石门寺,再往前不远处,终于到了孔尚任隐居处。孔尚任的隐居之所在一个小山顶上,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孔尚任自称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孙。35岁隐居石门,结草庐三间,名孤云草堂,对石门山情有独钟,后受康熙赏识,步入仕途。《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灌注着他华生的心血。未出仕前就"画其轮廓",在准阳治河期间又结识了一批昧未遗民,搜集到不少佚闻和史料,使他的创作素材更充实,创作目的更明确。回京后,他惨淡经营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反映南明王朝灭亡之恨的《桃花扇》。作者在剧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孔尚任的《桃花扇》构思于32岁左右,也是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历经近20年,才在52上改定,而印刷则是到了他61岁,在朋友的赞助下完成的。


《桃花扇》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准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该剧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而孔尚任的名字也因这部作品而流芳百世…在孔尚任写《桃花扇》的故居前,听范老师讲的孔尚任与《桃花扇》,加深了对范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内容的理解,而且因此也对写作有了新的感悟。伫立孤云草堂前,我的眼前浮现出一本书中介绍孔尚任写《桃花扇》的画面…孔尚任写《桃花扇》时,书案上常放一把扇面上绘有桃花的曲阜“鲁缟”扇,每当揣摩剧中人物,他总爱抖开桃花扇边扇边思索。一日,族兄前来拜访,见他在大雪纷飞的季节,仍摇着那把扇子沉恩冥想,便不由地赞叹道:“窗外窗内两季节。你手里摇着桃花扇,笔下写着《桃花扇》,实可谓如痴如醉啊!”孔尚任时时不离这把桃花扇,是为了提醒自己要紧紧抓住这条贯穿全剧的红线。他曾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难怪有人说:“云亭作《桃花扇》,是读万卷之时,其胸中浩浩落落,绝无全牛矣”。《桃花扇》孕育于石门山,成熟于江湖,诞生于京都。它的作者却是隐于石门山,走出石门山,又复归于石门山。石门山自然环境优美,千年名木古树环绕,黄连木、白桧木、皂角、松柏、橡、槐、藤蔓缠绕,野生荆条漫山遍野,十分清幽。是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僻静之地,最适合休闲、耕读、创作,在这里陶治情操,开阔胸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情趣,体验“山间茅屋书声响”美妙境界。倍受绘画、摄影等艺木人士的热捧,难怪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范老师,每年要来石门山采风,难怪他讲的课这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特别是在今日游学其间,讲的课,更使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穿越时代的感觉,山东省摄影协会会员、班长张鲁燕,拍摄的照片,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曾经印遍孔尚任足迹的石门山,而今在它的最高处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归”字,向着游人迎面而来,犹如一声深情而又悠长的呼唤。


文学班的同学们,听范老师解读孔尚任;寻访桃花扇;赏自然美景,获益匪浅,其乐融融,快哉悠哉。回望山上的“归”字,师生们都期待下次,再来石门山游学,再与天地山水会见,再寻桃花扇。


                                                      供稿人:济宁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  王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