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1803-2
发布时间:2018-11-26 10:43发布人:管理员

教 学 研 究 

关于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规范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冯  秀

   【内容提要】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最高殿堂,其社团组织也是学员课余之外充分展示教学成果、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最佳形式,规范老年大学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发展为例,研究如何将老年大学社团建设成为示范性团体。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紧跟时代,积极引导学员融入社团、参与社团、服务社团,不断探索规范老年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老年大学社团  实践  规范化建设  探索
   泗水县老年大学于2001年8月成立,已走过16年光辉历程,与县老干部活动中心(1997年9月成立)合署办公,隶属县委老干部局管理。2010年迁入新教学综合楼,教学条件逐步完善,添置了音响、灯光、舞蹈把杆、舞蹈镜、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空调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内设阅览室、编辑部、排练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学习活动场所。室外建有高标准门球场、空竹场、篮球场、健身广场,并新增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器材,基本满足学员“教、学、乐、为”相结合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老年大学教育下衍生出的一批老年社团也已成为泗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第二家园”。师生们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不断发挥余热,回馈社会,努力构筑长幼和谐、老少共融的社会新气象。早日实现“生态泗水、幸福泗水、文化泗水”,是老年大学师生们共同的梦想
   一、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发展光辉历程
   泗水县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人文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素有“海岱名川”的美誉。近年来,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尤其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方面走在了县市区前列。“主阵地”的风生水起,势必造就“新阵地”的蓬勃发展。泗水老年大学的社团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现有成立3个精品社团,人数多达180余人,占学员总数的60%;4个小型社团。社团具有多样化、复杂化,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也日益庞大,俨然成为一个兼容并包的社会大舞台,各种层次的学员都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发挥余热、获得认可。社团成为课堂之外的不二选择,也把这些不同年龄、学历,不同职业的人,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同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泗水县老年艺术团。2004年7月由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授旗,老干部局、文化局联合下文公布,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馆组织领导下,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体,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老年艺术团体。下设团务委员会,其中聘请艺术顾问2名,艺术指导6名,名誉团长2名,团长1名,副团长5名,指导员、副指导员各1名,成立了舞蹈队等12支队伍(校内)。时至今日,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多达500余场,各项活动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全年紧锣密鼓、好戏连台。尤其近几年,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不同时期分别观看了各类演出,前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对我县的才艺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称赞。歌曲:《走向复兴》、《中国朝前走》、《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梅赞》等歌曲缅怀了党的丰功伟绩,推崇了革命先烈的民族气概。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歌曲:《泗水赞歌》、《含秀泉林》,诗朗诵:《我爱泉林》,舞蹈:《天路》、《好收成》、《和谐家园》等节目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和谐泗水的新风新貌。舞蹈:《拥军秧歌》、《祝福祖国》、《军民一家亲》、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歌曲:《国家》、《记着老百姓》等节目歌颂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并肩战斗保卫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光荣历史和光辉业绩。歌曲:《母亲》、《父亲》、《别让老人孤独》唱出了儿女们对父母亲、老前辈养育之恩的报答之情和无限思恋,倡导人们要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自编自演的歌曲:《泗水老年艺术团之歌》、群口快板:《说说你我身边事》、《夸公安》、《夸星村赞南陈》,小品:《过生》等节目充分体现了老年艺术团广大团员“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通过创作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一方面体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家乡泗水好的时代旋律,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团员的政治品德素质。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老干部文艺团队”。现如今,泗水老年艺术团已成为全县文化战线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二)泗水县乡村儒学讲师团。2013年初,泗水县以“农村家庭孝道建设”为突破口,在圣人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圣水峪镇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师资,开展儒学教化,构建乡村生态文明。2014年,围绕全县“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活动,老年大学把“孝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聘请知名道德讲师定期就“孝德”教育内容授课。为了营造良好的“孝德”教育氛围,大学教室内挂有“孝德教育讲堂”门牌,设有老年大学“四德”教育孝德讲堂和讲台,墙壁上挂有孝德教育宣传图版、标语。老年大学抢抓历史机遇组织成立了“老干部乡村儒学讲师团”,优秀老干部学员通过在校道德讲师的精心培养后,主动加入儒学讲师团,深入开展“孝德”教育课题研究,侧重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感恩教育,主要通过到学校、老年公寓、集市、乡村,宣讲优秀传统文化、作画写对联、剪窗花、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为广大群众传递“正能量”,发挥“正作用”。在开展校内“孝德”教育讲堂的同时,利用寒暑假,通过《写给老年大学学员子女的一封信》的形式,把讲堂延伸到学员家中,并在县实验小学、洙泗小学、龙城社区等地方打造校外“孝德讲堂”,城区以“广场儒学讲堂”为主阵地;每周礼拜日开课;社区以“圣源国学公益大讲堂”为主阵地;每周五开课;乡镇以“乡村儒学讲堂”为主阵地;每月授课均不少于两次。此外,讲师团还积极参与尼山圣源书院“乡村儒学讲堂”活动,一是参加座谈会。同教授学者们共同讨论制定儒学讲堂教学方案,建立了相关制度、宣讲员守则;二是参加进修培训。举办了《孔子学术思想》讲座、《老干部志愿者儒学讲堂》培训班,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赵法生教授、副秘书长陈洪夫、王连启教授对讲师团老干部们进行培训讲学。2016年专程拜访了中国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代表学员接受了骆教授捐赠自编的《儒家五圣伦正德》、《与时俱进学国学》等著作。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教授主讲的《儒家教育思想与人格养成》,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等教授的《弟子规》等讲座;三是结合“乡村儒学讲堂”面临师资力量短缺和授课教材匮乏等问题,参与成立了尼山圣源书院义工教师队。26人分为6个小组,每月至少两个礼拜六到尼山圣源书院、圣水峪镇小城子村、皇城村、北野村、小官庄、椿树沟、庠厂小学、苗馆镇东故安村、泗张镇宋家沟村等儒学讲堂活动点协助教授们讲课,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水平。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讲师团学员掌握了更高水平的讲课要领,通过与村民们座谈、交流,听取意见,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各家训家规等经典读本,尝试编写乡村儒学系列教材,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把教材分成启蒙性教材和提高教材供村民诵读。同时,在编写语言和形式上,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儒家理念进行故事化表达,让村民们便于接受。2014年讲师团优秀学员孙文民、李杜勇等赴青州市宣讲儒家文化,陆续在青州市“新农村、新生活”村干部培训班、青州市“孝文化讲堂”、青州市何管镇、弥河镇大张家洼村授课,从“儒学对当代社会和人生有何意义”、“儒学核心思想”、“乡村儒学精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青州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潍坊电视台、青州市电视台相继进行跟踪报道。如今,“乡村儒学讲堂”已成为济宁市老干部文化建设工作一大亮点品牌。2014-2017年中宣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专程来泗水进行跟踪报道。
   (三)泗水县“四德”教育老年服务团。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余热,结合泗水县“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借助“五老”志愿者优势,成立了“四德”教育老年服务团,下设三个队,开展主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文艺宣传、公益服务活动,把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全民孝亲日”,组织开展“孝亲日里话真情”、“孝亲日摄影巡展”、“讲述最美孝亲故事”等活动。一是老年志愿者宣讲队。主要是邀请老领导、老红军、老教师、老艺术家作为宣讲队成员宣讲师,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四德宣讲活动。泗水县老年大学 “四德”教育宣讲队在县洙泗小学报告厅举行了开讲仪式,83岁县老年大学学员、高龄退休教师张凡春、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老年大学任课讲师刘文华,分别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结合古今中外故事,声情并茂的阐述了“孝行品德”的重要意义和优良传统。目前为止,开展宣讲教育活动79场,共约2800人次聆听了宣讲教育活动。二是老年志愿者艺术宣传队。依托老年艺术团,发挥老年艺术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四德”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老年教育工作,开展以“四德”教育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工作。目前,创作舞蹈、歌曲、小品、曲艺、快板多种形式的四德教育主题文艺作品繁多,尤其是编排反映“四德”内容舞蹈《爱在天地间》、歌伴舞《俺娘》、山东快书《争泰山》、《五个媳妇争婆婆》,小品《借婆婆》,广场舞《四德歌》等文艺节目37个,文艺演出126场,成功举办了4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暨“四德”教育主题文艺汇演。此外,部分团员还在电影《坚守》中扮演角色,宣传我县最美乡村医生刘庆民的先进事迹。结合驻村联户工作,到所联建村泗张镇峨峪村、联系点泗张镇小宋家沟村,开展主题文艺演出6场。结合送戏下乡活动,深入基层社区、集市开展文艺演出60余场次。三是老年志愿者公益服务队。依托泗水县老年大学老年学员志愿者,开展走进校园教唱红歌、到学校门口、交通路口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疏导,深入社区、派出所开展防火、防盗治安宣传协助,结合重大公益性节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等公益服务活动73次;在全县上下大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中,老年志愿者同年轻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社区胡同,不畏严寒、不惧酷热、不辞辛劳,为创城工作尽添一份力。服务团的各项举动犹实带动了更多老干部志愿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四德”建设的先行者。
   (四)其他小型社团。泗水县朝阳诗文暨普通话推广团,是以发扬传承促进古体诗词曲赋和现代诗歌、散文为主,诗人、作家、普通话爱好者、创造者的群众文化团体。学习中国诗文历史渊源,弘扬诗歌传统文化精深涵义,传承诗文、普通话,为繁荣泗水县诗文文化和璀璨的人文景观,推动泗水经济和和谐社会贡献一份诗意的力量。泗水县老年书画研究会,2016年11月11日成立,审议通过了《泗水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章程》、《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19位县老年书画研究团主要成员,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同时,聘请8位老领导分别为艺术顾问、名誉会长。研究会是老年文化事业的延伸和拓展,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致力于繁荣发展我县书画研究事业,惠及社会、传承文明、促进和谐、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实现老有所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泗水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贡献力量。泗水县巾帼志愿者服务团,积极参与县妇联、妇委会组织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老年大学巾帼服务站,多次参加到街头、广场、社区进行法制宣传,发放材料百余份,并就妇女在婚姻家庭纠纷、人身损害赔偿、刑事犯罪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利用“三八妇女节”到各镇街留守妇女、儿童家中提供家庭教育;组织21名巾帼志愿者参加广场舞决赛的礼仪和维护治安志愿服务活动等。涌现出一批市级“孔孟之乡二十四孝星”,县级“优秀志愿者”,老年大学先后荣获“山东省巾帼文明标兵队”,“济宁市爱心助残先进单位”。泗水县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公益服务队,2015年7月成立,以“奉献力量、服务发展”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一项党员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理念,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在广大学员中模范带头作用。
   二、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泗水县老年大学第一个社团“老年艺术团”建立以来,学校社团在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积累了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各社团都在自身管理上制定了相关规定、章程,如:《泗水县老年艺术团章程》《泗水县老年服务团选举办法》等,但在实际规范建设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老年学员具有思想上的特殊性。当前学员中,大部分是老年党员,爱党爱国,意志坚定,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组织管理。但也有个别老年学员因退休产生“船到桥头车到站”的思想,片面认为老年教育是“娱乐消遣”;还有的学员参与老年教育和社团目的不同,有的为了求乐,有的为了求知,有的希望有为,有的为了圆梦,有的为了交友,他们不愿担负对社团的责任,感觉自身处在“人生休闲期”,仅凭个人兴趣追求生活的充实愉悦。
   (二)师生皆具有临时性、不稳定性。首先,老年大学教师普遍存在固定编制少,选聘渠道单一,多数老师身兼数职,服务多家办学机构,造成大学师资力量储备不足,授课教师多以退休或社会人员为主,专职从事老年教育的骨干人员少,自由度大,流动性大,遇到重叠工作疲于应对,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指导老年大学教育实践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老年大学教育发展。其次,老年大学学员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会产生多元化发展,不仅是单一的只为“学会一首歌曲、跳会一支舞”,学校开设的课程多少、长久全因老师的临时性决定,学员感兴趣的课程少,学时短,就会存在不稳定性。过上优质集体生活,在多方面发挥余热,是每个当代学员的共性思维,由此可见,大学师生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影响着办学水平。
   (三)社团任务具有重叠性、交叉性。目前参与老年社团的学员大都出于自发、分散状态,作为一支队伍,整体能量无法有效发挥。个别优秀学员由于自身能力突出,技艺精湛,挂靠多个社团组织开展社团任务,导致每个社团在开展自身活动中出现内容重复、骨干人员错位。个别社团开展活动甚至出现“分身乏术”的现象。
   三、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规范化发展的探索路径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任何组织想要长久、持续发展都需规范,只有做到规范化才能实现最终既定目标,有效保证社团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尤其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社团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升的创造性工程,是社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社团赖以存亡的基本准则。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要进一步打造出精品社团,必须结合老龄特点,做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一)强化主体作用,思想再解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一是组织管理。老年大学作为老年社团的“娘家人”,要立足实际,加强管理组织体系,以各社团为主建立学员党支部,学员党支部书记由大学管理人员兼任,成员从社团优秀学员中选举产生。社团党组织的建立,对社团学员组织管理能做到无缝隙覆盖,确保党员学员都能编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享有党员应有的主体地位;建立老年社团联席会议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对社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倾情关怀。老年大学要充分把握老年学员生理和心理特点,不仅考虑社团大众学员,还要考虑个别学员。尤其对个别老年学员思想问题要加大情感投入,积极与老年社团中的每位学员进行交流、沟通。定期听取学员意见、建议,学员生病、住院要及时问候、探望,尽力解决学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减轻他们思想和生活上的压力,做学员的知心朋友,用真诚换真心,帮助引导他们摒弃思想上的种种困惑,像榜样学员看齐,像优秀党员学员看齐,发扬学有所用、奉献社会的精神,积极向上,身心愉悦,康乐有为。另外,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培养和塑造现代老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重视队伍建设,资源再整合,坚定不移地提高服务意识。一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以学员的满意需求度为出发点,择优选聘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离退休老师,确保教学质量。二是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既要强调公益服务意识,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有效保持教师执教稳定性。三是举办师生培训班。有计划的对现有大学教师、社团学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到兄弟院校观摩,借鉴教学学习经验,打造一批专业师生队伍。四是深化服务内涵。调动现有兼职讲师工作积极性,定期展示讲师其独特的职业风采,提升其职业声望和地位,创造合理的晋升空间;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用先进典型树立学员看齐标杆,鼓励学员主动作为,融入服务社团队伍,争做传递正能量的“领头雁”;突出评价奖惩,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推选年度优秀讲师和学员,养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注重社团分类,亮点再突出,坚定不移地塑造精品社团。一是分类指导。每个老年社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要对不同社团组织进行适时有效分类指导,明确定位,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社团在开展自身活动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超前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尤其是为社团骨干学员补需圆梦,满足他们“一人多技、多方参与、展现自我”的夙愿,可制定相应《补位制度》,确保各社团活动有序开展。二是保持特色。各老年社团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服务社会愿望强烈,发挥社会作用潜能无限,要仔细研究各社团成员组成、客观需求、活动特色、社会奉献、发展前景等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在引导下突出社团学员的自我管理、自律意识,强化社团集体观念,努力让大学各社团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社团以鲜明的自身特色吸引更多志趣相投的老年学员参与到老年文体活动中去,创造出更多弘扬正能量的经典作品。三是营造氛围。老年大学则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各社团活动情况,形成互比互赶的竞争模式,促进各社团活动出亮点,形式出新意,最终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充分展现大学社团的蓬勃活力,为泗水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形成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精品社团。
   总之,“老人安则天下安”。目前泗水县老年大学社团建设发展形势很好,困难和机遇并存,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清醒认识困难,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更加合理规范化的老年教育,引导老年社团持续健康发展,共创和谐社会。
      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的研究
                张佃生
   【内容提要】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推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的研究。老年教育从悄然兴起到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标识意义的巨大变化,老年教育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把握老年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探索老年教育承载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老年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组建活动团队  搭建平台  再社会化  有新作为  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
   老年大学是志趣高尚、爱好学习、热心公益的老同志聚集的高地。广大老同志退休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凝聚着老同志的智慧和汗水。他们退休后不忘初心,不甘寂寞,仍具有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积极引导组织他们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实现老有所为,是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市老年大学为满足老同志之所需,紧紧围绕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动员组织在校学习的老同志,积极奉献,发挥余热,为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工作。
   一、结合实际,组建活动团队
   我们广泛动员和组织在校学习的老同志,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党政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和各行各业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各个领域的老学者、老专家、老模范等老同志,加入到活动团队中来。我们不定期地深入课堂,与老同志促膝谈心,鼓励引导他们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继续发扬当年那种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我市老年大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便于灵活开展活动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成立了书画团、摄影团、二胡团、声乐团、舞蹈团,各团指导教师为团长。以班为单位共设22个活动分队,有近200名老同志加入到活动团队中来。各团队根据自身的特长,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将活动情况及时反馈到老年大学办公室,以便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活动开展。各团队密切合作,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厂矿、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群众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等教育,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献出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
   二、创造条件,为团队活动搭建平台
   新时代,新目标,我们老年大学要有新作为。
我们积极协调市文化馆,为老年大学舞蹈团队、模特团队提供排练场地。协调文博苑社区、市东关印刷厂等单位为就近的老同志提供书画创作室。协调千泉建材家具城提供书画展、摄影展长廊。我们还将在有条件的社区和单位,继续为活动团队协调解决活动场地。通过这些场所,既能使老同志有稳定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周边群众和青少年。
   我们联合城区私营胜利电脑学校对老同志进行培训,让老同志能够使用微机,掌握网络监管技术,教育引导青少年起到积极作用。我们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联合,成立了有校长任组长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老同志编排“扫黄打非”进基层文艺演出节目,深入镇街、学校、村居义务演出,当好“扫黄打非”的义务监督员、宣传员、信息员。
为使书画团队进一步壮大,我们积极与山东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对接,于4月12日成立了邹城分会,并举行了邹城书画分会成立暨授牌仪式。我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梁伟同志出席并致辞,山东《老干部之家》杂志社社长高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邹城分会将以老年大学为平台吸收学校及社会上爱好书画的老同志,创作歌颂新时代的书画作品,定期到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巡回举办书画展,既能对学生、市民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还能提升我市科学发展的软实力。 
   经过多方协商,积极争取,我市决定在东城新区黄金地段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我们计划用一层的空间作为学习排练基地。这样就能够为老同志开展活动提供充足的培训平台。
   三、发挥作用,余热生辉
   我市老年大学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融入社会,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书画团队的老同志积极参与我市的各类书画展、书画征稿活动,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方面的大手牵小手活动。许多老领导先后印刷了《书画作品集》,有的是儿女们作序,有的是孙子孙女们作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老有所学的钦佩和尊重。他们并把这些作品集让儿孙们向学校发放,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胡团队的老同志除在家里向儿孙们传授技艺外,有的还招收小学生进行培训。现在二胡团队的老同志成立了艺术团,他们在课余时间认真排演,到社区、敬老院、学校、峄山风景区等地进行演出,回报学校,回报社会,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校摄影团队,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课外实践,在“多彩邹城,四季乡风”、“大美济宁,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获得大量反映正能量的精美图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我市的各类展览中展出,使观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我校声乐团队、舞蹈团队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社会成效显著。在党的十九大前夕,百余名老同志自发地购买了国旗,举行了“喜迎十九大”向国旗献礼活动,全体老同志面向国旗激动不已,眼含热泪齐声高唱《祝福祖国》,并庄严宣誓,高举旗帜,紧跟党走。他们经常带着子孙到老年公寓,举办慰问演出等活动,弘扬孝道美德,培育子孙们孝老敬老的优良风尚。他们自发地开展了给环卫工人献爱心等活动,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经常组织青少年到孟府、孟庙、博物馆等场所,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他们还参加了“濡润邹城,公益助学”活动,与20多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助学对子。他们活跃在社区、农村、工厂、学校第一线,成了邹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部门所有、部门所享的狭小格局,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尽可能具有时代特色,引领老年人学习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助推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跟上时代步伐,发挥老年教育在促进与社会交融互动、和谐相处方面的积极作用。

 拓展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 

链接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

刘世瑞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老年群体的美好需要也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老年群体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与现实中社会客观的认同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效能影响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研究如何拓展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链接老年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得老年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能够在晚年融入社会并充分得到肯定,充分得到尊重,活出自我的价值,是值得研究的责任性课题。
   【关键词】 拓展   社会化功能 链接 美好生活需要 老有所为
   一、前言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现今我们共同的需求,老年群体也不例外。老年教育是老年群体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砝码,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重头戏,发挥好老年大学的平台效用,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对老年群体美好生活的实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效能影响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老年群体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丢下的任务和责任,老年人的社会属性弱化与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存在着一种矛盾。在科技文明每天都在进步的时代,研究如何拓展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链接老年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得老年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能够在晚年融入社会并充分得到肯定,充分得到尊重,活出自我的价值,是值得研究的责任性课题。
   二、老年教育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老年群体对生活的美好需要也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的步伐加快,老年群体随着时代的更新,物质需求逐步满足,精神需求应要逐步引以重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敬老孝老是我们民族深入到骨子里的基因,如何做到跟进时代地敬老孝老,真正做到对老年人的心理足够的了解,满足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对十九大精神的真正践行。老年教育正是搭建老年群体精神需要的良好途径,是构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大平台。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得以实现的重头戏,拓展老年大学的社会化功能更值得研究和深思。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小林指出:“老年教育具有引导、助推老年人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支点作用。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自然属性、生物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年轻人的红利,老年群体也需要发声。让老年群体通过老年教育的方式不脱离社会,融入时代的浪潮,找到集体归属感,远离被孤立的落寞,是老年大学当下紧迫的任务和责任。
   三、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拓展的必要性
真正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科学得出老年群体的需求才会知道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拓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也是符合需求层次的。在现今温饱生活基本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其他的需求都会逐渐强烈起来。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马斯诺的理论被划分为五种,经过调查总结,老人在五种基本需求的要求如下。
   生理的需要。这是一切需求中最基本的一种需要,也是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基础。老年人在这些基本的需求中体现了一些特殊性。在吃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护,大多养生重于口感。在起码地解决温饱外,有人帮着照料日常饮食,营养能够均衡。或通过儿女帮助购买,或是别人能够送饭,或是进入专业养老机构提供饮食。在穿方面,虽然性格的不同会对服装要求也不同,但都会不希望自己邋遢,能够干干净净,或是在自己无力的情况下,有人帮助清洁衣服。在住的方面,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希望自身生活空间里相对安全,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在行的方面,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希望有人陪伴散心。
安全的需求。在人们的生理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在自身安全的保护上产生需求。比如保护自己的身体或精神上不受到伤害的需求。老年人的安全需要相比之下更需要保护。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尤其在医疗和平时居住方面更有迫切安全上的保护。在医疗方面,老年人希望老有所依,在生大病的时候可以有地方医疗,日常可以有及时的健康保养。还希望生病期间能够提供安全的照料。

   社会交流上的需要。人在社会中,总是希望在情感或是思想上等各方面与别人交流,希望获得一定群体的接纳。这一层次的需要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寻找爱的需要,这包括友爱、亲人之爱和恋人之爱。人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希望爱别人。另外一种是寻找归属。这种归属或以共同的价值观为聚类或以共同的信仰或以共同的爱好聚类。每个人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群体,希望成为理想群体的一员并且得到相互的肯定。总之老年人需要有社交需求,有一定的朋友圈子可以共同交流,可以有几个联系的亲朋好友,可以有一些交流工具。组织归属,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打发时光。可以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心理方面需求,可以衣食无忧,有苦恼可以找到倾诉的人。

   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强大的,比别人强的社会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微山老年大学调研老年学员得到的结论是,大部分老年人都有需要被夸赞、被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希望从发挥自己潜能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比如摄影班的老同志数次的摄影作品拿到了很多国家级或是省部级的大奖的时候,他们会像年轻人一样具有成就感。有些有阅历的老年学员会传授年轻人生活经验,不求回报地帮助经验欠缺的青年群体,并获得成就感。编排一个春秋大刀的表演,他们会无数次的排练去各地演出获奖。也会有的老同志会写一些回忆录,将年轻时候的获奖经历,进步经历分享给周围的人。这都充分体验了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说上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得出,老年人脱离不了人的社会属性,然客观上、现实中的普遍的现象是,老年人是被社会默认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属性被忽略甚至是摒弃。需求层次说上提到,人总有社会交往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与年龄无关。这就是一种发展中的矛盾,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与现实中社会客观的认同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再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途径和发展平台。老年群体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其社会属性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很多老年人都想再次寻找生活的意义。可见拓展老年大学的社会化功能,对老年群体通过老年大学的平台重新融入到社会,体现自我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并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存在的现实问题
   就目前微山老年大学的发展状况而言,微山老年大学以文艺娱乐为主,在摄影、舞蹈、书画方面的发展成绩显著,在老年人精神领域的贡献功不可没,展示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也有几项。一是课程较为局限。老年大学大部分课程是围绕文艺的娱乐课程,可以满足老有所乐,在老有所为的具体实践上稍显欠缺。老年学员可以在娱乐的环境下实现精神的富足,但与社会的链接上,自身的老年优势没有发挥充分。二是几乎所有老年大学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存在永不毕业的老年大学现象。恰恰是这一点,就在真实验证老年群体融入社会的断层和难度。老年群体正是在社会角色中找不到定位,在社会属性中找不到方向,在社会中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无法满足,老年大学的“老有所乐”才仿佛是其归属。永不毕业,是老年大学要面临的紧迫问题。使得老年群体在老年大学中转,让其再次融入社会也是解决不毕业问题的根本良策。三是老年大学的辐射面积不够宽广,导致社会化力度不足。由于场地、设备以及各种客观问题的存在,能够进入老年大学圈子的人群毕竟还是少数,更多有想融入老年大学朋友圈的老年人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目前微山老年大学的场地设施有限,尽管联合了医疗养老院开办分校,也没有能够辐射到足够的群体。这种越来越炙热的需求与老年大学办学设备不充分的矛盾也在迫切要求老年大学寻找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种不匹配的矛盾。
   五、拓展老年大学社会化功能的解决策略
针对总结出来的老年大学的总总现状,我们试图寻找到好的解决策略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得老年大学的教育呈现螺旋式晋升。针对老年大学的社会化功能的研究,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会化需求。
   目前微山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以娱乐艺术为主,可试图挖掘开发出更多的培训课程。如引领精神的党性课程。老年大学本身就是宣传党性政策的良好阵地,可老年群体学习党性知识,不忘本心,积极发挥正能量,做好榜样示范,微山老年大学目前已经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为宣传党性政策做好铺垫。如实用的互联网技能课程。研发适合老年群体的互联网课程,包括技能操作以及网络安全防范课程,跟进时代,让老年群体也可以做网络达人,使他们具有时代感的社会属性得到释放。如符合国情的亲子育儿课程。面对中国特色的祖孙育儿方式,可探寻开发适合爷爷奶奶的育儿课程,减少婆媳育儿代沟问题。这种课程也可以将在家看孩子的老年群体在老年大学组建朋友圈,使得其社会交往功能得到发挥和施展。除了课程的丰富多样化之外,也可以联合其他教育机构如职业院校机构联合办学开设适合老年人的技能课程,供有所需求的老年人进行再学习,给以他们足够的平台,足够的选择,使得他们具备重返社会的能力,实现该有的价值。
   (二)培养优秀骨干,以点带面形成老年大学社区化。
老年大学客观的教学场所是有限的,形成的同学圈子也具有局限性。加之永不毕业的现象,使得办学环境愈发显得局促,大部分的老年群体也得不到红利。针对这种问题的存在,培养优秀骨干,以老年大学教育培塑骨干为点,输送所在生活社区为面,形成链接,辐射成网,真正形成社会互助交往的朋友圈,老年大学的教育意义才会更加丰满。如培塑优秀的党员,走进社区进行党的政策宣传。如培塑优秀的文艺骨干,在老年大学是学生,在社区是老师,带动以社区为单位的老年群体的活力,形成老年大学部落。如培塑优秀的育儿榜样,婆媳处理问题专家,解决当下紧俏的时代问题,彰显老有所为的力量。如培养适合当下社会的各种技能人才,在各自的社区做专业的技术顾问,使得老有所用尽可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构建,使得将孤立的、已经默认退出社会舞台的老年群体进行了串联,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功能得到深挖和再造,使得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进一步。
   (三)充分挖掘老年群体的独特优势,激活社会属性。
尽管老年群体没有青年群体的社会属性强烈,但其独特的经验和经历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如同历史已经过去,但读史可以明今,厚重的人生积淀就是独到的财富,如何将独到的财富发挥出社会价值,意义深远,这同时也是老年大学教育的责任。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宣传党性知识、文体娱乐方面发挥出志愿者的应有价值。如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形成大手牵小手的跨时代意义。如找寻传播良好家风的代言人,净化社会风气,带动中国自有的家风。如通过互联网的直播形势,宣讲曾经的正能量故事,对青年群体进行榜样教育。如挖掘靠经验传承的技术技能,在老年大学搭建平台,返聘技术大师,对即将失传的,或者没有途径可以传承的宝贵技能进行教授、传承。目前微山老年大学已经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始准备展开各种类型的工作。时间积淀的财富,通过老年大学的教育平台得到社会效应的转化,不仅释放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属性,也真正践行出老年群体社会化功能的真正意义。
   六、小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美好的生活需要细化到老年群体里也同样适用。老年群体美好的需要与发展的不适应不匹配,势必要求老年大学这个老年教育的重要平台进行总结,找到老年群体的美好需要不匹配的深刻问题所在。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功能的转化和激活恰恰是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痛点,是老年群体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体现途径。找到老年群体社会属性弱化的原因,分析出老年大学目前的社会化功能的短板,研究出老年大学再社会化功能打造的策略,使得老年群体在老年大学这个平台上得以社会化功能的释放,是老年大学要面临的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我国自古以忠孝为美德,尊老敬老是需要传承的历史责任,让老年人老年活的体面,活的有所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不被孤立于社会之外,让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的朋友圈,是对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要的交代,是跟进整个前进时代的最好见证,是文明时代的代表性记号。老年大学应立足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挖掘出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的方式和方法,无论是扩展丰富的培训,还是输送培塑优秀骨干进社区,亦或是挖掘老年群体的独特优势,都应该搭建足够大的平台,使得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依。也相信老年教育会随着时代的步伐呈现出在矛盾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螺旋式上升的大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