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1902
发布时间:2019-11-23 11:06发布人:管理员

教学研究

第二期

济宁老年大学主办      (总第45期)     2019年11月22日


编 者 按


接上期,本期刊登的是泗水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老年大学校长赵永强,泗水县老年大学副校长冯秀,泗水县老年大学职员张翠翠撰写的《浅谈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策略》,微山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刘世瑞撰写的《树立品牌意识 提升老年大学服务管理水平》及微山老年大学职员李森撰写的《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促进区域老年教育联运发展》。


浅谈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策略

赵永强  冯秀  张翠翠

【摘要】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更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泗水县为促进老年远程教育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旨在为老年远程教育精准施策提供参考,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老年远程教育  探索  建议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推进,老年教育已成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却严重制约老年教育的普及。随着新兴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融合,老年远程教育成为老年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24小时开放的学习时间、优秀教师、精品课程,老年远程教育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拓展性的特点,又具有突破时空、不限学习对象、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个体学习的需求。

一、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是时代的选择。

老年教育是社会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这个数字到2050年将达到35.1%,届时,不足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老年教育的发展远远跟不上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全国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比如:至2018年底,泗水县拥有64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人118000人,占总人口的16%,全县老年教育参与者总数为1388人,老年教育合计参与率仅为1.2%,广大农村地区,老年教育发展更为缓慢。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应用、融合。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受网络,加快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老年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优良师资及精品课程的共享,节省老年教育投资,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搭建学习平台,给偏远地区的老年人老有所学的机会,给身体残疾或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可能。

二、泗水县老年大学发展远程教育的初步探索

泗水县老年大学成立于2001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但是由于办学经费、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的制约,老年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泗水县老年大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如通过老年大学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美篇等推送录制课程及学员汇报演出的视频、图片。201712月,泗水县老年大学成为山东老年大学第一批开通的远程教育教学点92个试点之一。积极使用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这一优质平台的同时,或挖掘自身潜力或借用其他单位的已有资源助推我县远程教育点工作不断发展。可以说通过多措并举,效果明显。至20196月份,社区、村参加老年教育的人数达到1960人。

(一)成立工作小组,加强组织管理

2018年2月份,泗水县老年大学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督导;副校长和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教学点的管理工作,与山东老年大学、各教学点的沟通联络工作;3名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教学点日常管理服务。建立了以老年大学各科教师为主,各班级班长及优秀学员为辅的辅导员队伍,分学科承担远程教育教学辅助辅导工作。

(二)拓宽渠道,共享已有资源

在资金短缺又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各镇街社区已有的阵地资源上。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在泗水的遍地开花及优秀传统文化在泗水的有力推广,13个镇街社区、村庄多数建立了儒学大讲堂、文化活动站等。通过联系、沟通、试点,远程教育教学点由老年大学1处发展到5处。我们正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使远程教育点的作用落到实处,并计划继续将教学点计划向其他社区、镇街推进,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信息技术及文化养老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为帮助老年人掌握远程教育学习技能,我们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次。同时工作人员不定期对老年人进行简单的网络知识培训,像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浏览网页、使用微信、美篇、电子相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老年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点wifi全覆盖,网络宽带、电脑、投影仪、组合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尤其是2018年升级改造时,我们专门拿出部分资金购置了高品质的电脑、音响、录像机等教育教学设备。

(四)定期培训研讨,找准工作发力点

辅导员负责与老年远程教育学员的联系、跟进学习进度、对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收集意见反馈等;管理员负责保证网络畅通、设备完好。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长期居住在村庄的老人不懂得开关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想要学习的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我们定期组织管理员、辅导员进行研讨、培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熟练掌握辅导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网络技术知识、设置便于老年学员们接受的课程。

(五)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因地制宜、因需设置

教学内容方面。首先,系统梳理远程教育资源,与老年大学目前开设的14门课程对照,将远程平台精品课程学习作为拓展提升学员水平的重要途径,每周五下午老年学员可按课程安排自愿到老年大学远程教室进行集中学习。同时结合泗水实际,远程教学点的课程选取了:1、理论政策、传统文化来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2、比较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些法律知识,如农民工如何维权、邻里之间出现纠纷如何解决等,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学习健康养生、卫生防病知识、老年保健操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有利于老年学员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老年教育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教学形式方面。采用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2次远程教学点的集中学习。期间我们会不定期邀请老师通过网络连线、微信群、面授等方式来答疑解惑、指导学员实操,尤其是传统手工方面方面,我们多次邀请非遗传承人刘玉荣老师去现场答疑解惑,传授手工技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可以用绷绢、皱纸、涤纶、塑料、水晶等制成逼真的人造花;用柳条编出篮子、帽子、花瓶、工艺品等,刘老师甚至还教会一些学员如何通过网络将作品出售获得经济效益。老年学员通过技术手段与老师、异地的同学沟通、交流,实现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学成果评价。书画、摄影、手工类学员,要求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书画、摄影、手工艺品成果展示,其中优秀的作品会在在老年大学的楼道、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出;文艺类学员,需要在各个班学期末的汇报演出中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类的学员,辅导员会按照课程安排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

老年远程教育的推广,增加了老年教育的受众,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曲艺班的陈老师带领学员编排的作品获得省里多项荣誉。其中《五个媳妇争婆婆》获山东省银铃风采艺术大赛曲艺类一等奖,《调解》获山东省曲艺表演一等奖。书画班学员王建华画的梅花日渐精进,多次获得省市书画比赛奖项,被我们邀请作为辅导员跟进教学点老年学员的绘画课程

三、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泗水县虽然集中推进老年远程教育的时间不长,在不断探索发展路径时也发现了老年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老年教育认识不到位,老年人学习氛围不浓厚。老年人本身对开展老年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在各村庄里,家庭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模式。老年人一是受传统观念和当前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儿女在身边,他们成为家里重要的“劳动力”,即要照顾孙字辈又要做农活,导致他们认为老年教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际用处。二是社会上对老年远程教育存在偏见。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不可否认其中一些人由于年龄增长,记忆力、反应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一些远程教育依赖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他们来说不容易掌握,但是不能就此认为他们失去了学习进步的空间,否定他们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和能力。实际上,老年人由于经验阅历的丰富,在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方面存在年轻人不可比拟的优势。三是一些老年人自身对远程教育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存在随意性。他们参加远程的教育的是“凑热闹”“好奇心”使然,仅凭一时的热情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这就使我们远程教育教学点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消磨时光的聚集地,背离了老年远程教育的目的和初衷。

(二)保障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在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组织规范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体系。尤其是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力度又不够,使得阵地建设、教学点的正常运行、课件开发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缺少教育场所,教学设备不足,师资、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呈现人员少任务重的状态,很多地方只能请老年大学学员或退休人员协助开展工作,这导致老年远程教育点上专职的人员少之又少,懂得课程开发与维护的专业人员更是无法保障,大大影响了远程教育管理向专业化迈进。另外,远程教育教学点很多没有专门的场所、设备等,制度规范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甚至形同虚设。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共享资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不佳。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交通,导致资源的供需存在错位,教育资源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老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课程资源不系统,老年学员本身存在记忆力衰退的问题,过于繁杂凌乱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老年人学习,从而消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缺少规范的评价机制。老年远程教育缺乏良好的评价机制。远程教育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乡村地区,即使有教学点,也能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往往学习完成的标志只是课程的结束,没有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不知道老年学员们掌握的程度如何。在远程教育正规开展的地方,由于课程内容通过互联网、电视频道传递给学员,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员的掌握情况,不能客观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四、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建议

探索内容丰富、可迁移、可复制的老年远程教育模式,对于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应对老龄化挑战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老年远程教育是老年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在老年教育体系中的综合体现与创新应用,对缓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创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和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介,营造促进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的氛围与环境。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积极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老年远程教育中来,使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化为行动。

(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是老年远程教育有序开展的的重要保证,各收视点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体系,把远程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教学点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辅导员职责等,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点课程开展的规范化。引导老年人遵守教学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远程学员进行登记造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老年人的自身意愿、能力特点等来进行选课及辅导。远程教学,开课前要有计划、课中要有跟进、课后有总结,并且随时检查学员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对优秀的老年学员进行表彰;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增强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立足长效实效,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转化为制度机制,使老年远程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三)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老年远程教育应发挥其自身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优势,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将不同的开放性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网站的老年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扩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适合老年学员系统性课程; 要竭力开发内容新、质量高、符合时代要求和老年人实际需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整合、挖掘和分析,对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在线时长和学习时间段等行为特点做详细分析,依据这些大数据来了解老年学习者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做到灵活多样利于老年人接受和喜爱。

(四)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远程教育具有受众面积广的优势,但同时也受到互动性不足的制约。如何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就需要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如许多收视点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远程教育+现场课堂讲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之间使用在线聊天工具、多人聊天室进行互动,让学员多维度、多角度的进行学习;协作互助小组,师生个别会面讨论等。通过丰富的授课形式,增加老年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增强获得感。建立了机动灵活的评价机制。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线上答题,线下提交作品、汇报表演等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对考勤情况、学习时长、学习效果等的综合考量,评选先进个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五)夯实队伍建设,建立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等新技术专业性都很强,在助力老年教育的同时要转化为老年人可以接受并掌握的手段还需要技术人员动一番脑筋。另外能够负责收视点管理、辅导学员学习、解疑释惑、交流互动、热心耐心的管理员、辅导员队伍也急需充实;建立懂得老年教育规律、熟悉老年教育业务的人才队伍是加快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重要环节。

(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扩展发展空间。要加快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进程,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建议政府部门科学统筹,根据本地实际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加大资金支持,用于场所建设、设备维护、人员开支等。同时也要拓宽资金来源,打开校门办学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资助。老年远程教育课程和老年远程教育平台资源比较匮乏,仅仅依靠政府和学校承担不菲的开发费用不现实,应适当引入优质市场资源,扩展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空间。

老年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体现与创新应用,对于缓解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受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具有战略意义。加快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在更广的范围内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增长才干、创造条件继续服务社会。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创新探索,总结经验并予以推广。


树立品牌意识 提升老年大学服务管理水平

刘世瑞


[摘要]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当地的老年大学品牌,利于对外塑造老年大学形象,利于对内塑造统一价值观,利于丰富创新老年教育平台。老年大学品牌化的策略有整合资源,挖掘核心优势;示范引领,构建大学文化;加强宣传,强化品牌意识。微山老年大学通过党建引领使得老年学员在微山湖上唱响红色文化,使得老年学员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上起带头作用。

[关键词]品牌意识  品牌策略 品牌化践行 微山老年大学

导言2017510号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个品牌日,至今中国品牌日已有三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即将70周年,很多中国品牌也随着祖国自主独立的觉醒走向世界,我国的品牌思维已经开始在各行业中弥漫开来。这是祖国逐步强大、愈加繁荣、不断进步的表现。老年大学是国家时代的产物,有着其存在的必要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文件指出了老年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坚持灵活多样、特色发展。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就地就近因地制宜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项目。文件提出了老年大学要注重特色性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当地的老年大学品牌,符合当下的国情,符合老年教育规划和加快老年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利于老年大学对外塑造组织形象,利于对内塑造统一价值观,利于丰富创新老年教育平台。


正文:

一、老年大学品牌化的内涵

品牌一词源于企业经营里,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根据知名品牌专家余明阳的定义,“品牌是在营销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将产品与消费者等关系利益集体联系起来,并带来新价值的一种媒介”。既可以对实体产品树立品牌,也可以对服务、组织或者想法树立品牌。发展改革委关于征集中国品牌日标识的公告中指出,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有利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形象。老年大学品牌不同于商业产品品牌,老年大学的品牌建设也不仅是为了展示一个标记,一个符号,它应当解决老年教育的问题,是否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是否具有广泛的传播度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是否在服务管理中取得成效,是否能于广大老年学员建立匹配的关系。老年大学品牌应该对外塑造老年大学的组织形象,凝聚组织的风格、精神和信誉。对内应体现培塑统一的价值观,产生凝聚力和战斗力。老年大学品牌是对老年大学工作经验和方式的规律性总结,是促使服务和管理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老年大学品牌化的意义

(一)利于对外塑造老年大学形象。通过品牌意识的强调和树立,老年大学的管理服务工作将以品牌为方向标,能够更好挖掘出老年学员的核心利益、基本需求以及更高层次的期望需求、增值需求和潜在需求,做出具有特色性的地方品牌。品牌具有识别度,品牌的打造,使得老年大学的组织形象清晰、有特色。好的形象有利于老年学员的信赖,会拥有好的口碑。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就是塑造老年大学组织形象很好的途径。

(二)利于对内塑造统一价值观。塑造统一的价值观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荣誉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形成“共同体”,使得成员有组织归属感和安全感,形成战斗力,进而对彼此的行为起到督促规范的作用。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也可激励老年大学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团队服务管理的内驱力。品牌化就是可以促进内塑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三)利于丰富创新老年教育平台。老年教育区别于常规的教育。老年教育目前还在摸索阶段,相对于常规教育来说,老年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的未知。树立品牌意识,将管理与服务做到一种与老年学员需求相匹配的程度,是对老年教育平台的拓展和丰富。因地制宜的各种品牌化的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平台不断充满活力的源泉。

三、老年大学品牌化的策略研究

(一)整合资源,挖掘核心优势。老年大学群体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其重要性。各地老年大学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资源整合并找到核心价值。其一可以整合老年学员的资源。老年学员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各行业的经验,将老年学员的经验优势整合好,会为老年大学树立品牌带来理想的结果。其二可以整合其他行业的资源,拓宽老年大学教育平台。如整合党校资源,对老年学员进行党性教育引领。如整合职业类学校资源,开设适合老年技能课程。如整合医院资源,开设专业性的医养课程。如整合各类特长办学机构,开挖适合老年学员的课程。其三整合社区资源,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范围。社区化开办老年大学是未来老年大学的趋势,品牌化的社区老年大学将更有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开设丰富多彩,相互衔接的社区型老年大学。在品牌化的问题上,老年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刻分析找到自身核心优势,树立优质品牌。其四,整合时代资源,如互联网资源。如今微信平台、抖音平台以及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急需挖掘和整合,这是塑造老年大学品牌的好机遇。

(二)示范引领,构建校园文化。构建校园文化是老年大学品牌化之路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是大学品牌化的精神内核,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说明好的环境的重要性。好的校园文化就是好的品牌,使得品牌充满生命力。老年校园文化在硬件层面上需要一个清洁的、美观的可以提供更多服务的良好环境,在软件层面上需要好的校风和规范的制度。校风是方向标,一个好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是一种引领。规范的制度,是行为准则,有章可循,是学校管理服务的价值观。校园文化需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打造立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一个好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好的品牌,可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加强宣传,强化品牌意识。宣传是品牌化得以生存的重要路径。再好的品牌离开宣传无法传播。宣传品牌可以提升老年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老年大学品牌对内可以向员工强调老年大学品牌的理念,统一价值观,激发员工内动力进而强化员工的品牌意识。对外宣传的方式多样,其一可以通过学员的口碑,好的口碑是品牌得以传播的良好方式。口碑宣传中,可以挖掘学员中的意见领袖。《互联网思维下的口碑营销》一书中指出,意见领袖是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对于一个话题的舆论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过意见领袖的带动,会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其二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利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方式,产生辐射级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互联网红利的同时还需要强化网络语言的监管。其三可以借助热点的东风进行宣传。一个新闻热点的出现就是一次宣传的机会。找到老年大学品牌特色与热点事件的结合点,传播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播大学的教学成果等,让大学的特色品牌叫响。其四,注重负面舆论的管理。在做好老年大学的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负面舆论也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好负面舆论,可以起到化危机为机遇。化解负面舆论也是提高宣传方式的途径。面对负面舆论,要诚恳解决,实事求是,态度决定口碑度。

四、微山老年大学品牌化的践行

微山老年大学不断挖局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品牌化的管理与服务。目前微山老年大学设立了3所老年大学分校、5处教学基地、5处分课堂,6处老干部活动站。微山老年大学在县委老干部局“微霞”党建品牌的引领下,通过党建引领使得老年学员在微山湖上唱响红色文化,使得老年学员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上起带头作用。在管理服务上有着充分的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积极正能量利于传播的品牌活动,品牌服务。具体表现如下:

(一)引领红色基因,做好党建品牌。老年大学在县委老干部局“微霞”党建品牌的引领下,积极向学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老年大学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坚持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加强微山湖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强化。学校成立以书法班、绘画班、摄影班、音乐班、二胡班、葫芦丝班、舞蹈班、太极拳班等班级为单位的临时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发挥党员学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塑优秀党员学员,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

(二)建设校园文化,做好管理服务品牌。微山老年大学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微山老年大学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和“学习知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学、乐、为、健”的教学方针,”彰显着微山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需要 ,也承载着微湖之上老有所为的红色基因。“周周学,轮班讲,互相问”是微山老年大学工作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门敞开,随时听”是大学工作人员对老年学员一直持有的态度。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每周都有学习课,系统学习党建、老年心理学、管理沟通、老年教育、互联网舆情、宣传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坚持每周一学习,轮班主持,分领一门课业,并做好学习笔记。注重人文关怀,对职工和教师做到无障碍沟通。通过学习和沟通,树立统一的价值理念和情怀,促进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随时欢迎老年学员反映问题,用心倾听老年学员心之所需,做好真情服务。

(三)专注大学教育,打造教学品牌。

1、打造微课堂品牌。具体安排在书法、摄影、绘画、音乐、二胡、葫芦丝、舞蹈、太极拳班上课前十分钟或是课间休息时间,给学员们讲关于党性教育、沟通力和心理保健等微课。每个月轮班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宣讲有利于老年学员的公开课,丰富课程构架,增进工作人员与老年学员的互动。

2、打造“请进来,走出去”教学品牌。微山老年大学立足教学工作,多次邀请名家名师来校讲学,同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代课教师和工作人员外出培训,丰富自身的教学和工作经验。促进成立以学员为主的兴趣小组,丰富和细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组成以班级为首的声乐、器乐、舞蹈、书画、摄影等兴趣团体,每个月进行团体成果展示,将学习成果具象化,提供平台走出去发挥余热,学以致用。联谊中小学,将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成果走出去展示,实现大手拉小手的正能量带动。开办社区型老年大学分校,从县城辐射至乡镇社区,让学习骨干走出去带领社区老年大学的开办。

3、搭建文化展演平台,打造品牌展演队。微山老年大学开设的舞蹈、摄影、书画、葫芦丝、太极拳等课程都已经形成每个班级的特色展演团队,在大型的节日里必然会有老年大学学员展示的身影,专业化的展演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学习成果展示并传承着微山湖畔的红色基因,做好老年时代的引领示范。

(四)跟进互联网红利,打造“微传播”宣传品牌。微山老年大学致力建成网络全覆盖教学基地,每一个班级都有微信,每一位学员都有微信。整合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微信群传播学校的制度政策,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坚持每周在微信群进行网络知识的宣讲,向老年学员普及官宣的网络知识,提高老年学员的安全意识。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轮班监管微信群的舆论导向,并对不合规的舆论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必要的应急处理,保证老年学员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干净度。下一步微山老年大学将邀请微山县各行业先进的老年人来校宣讲,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宣讲,将好的榜样示范进行传承。在工作人员做好网络监管的情况下,微山老年大学的微信群十分活跃,是宣传老年大学成果的良好途径和重要方式。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宣传员。微山老年大学也注重收集学员中优秀代表的意见和反馈,即使调整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

小结:在我国逐步对品牌引起重视的大环境下,老年大学应该树立品牌意识,逐步通过品牌意识的树立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树立品牌意识也就是要打造有特色的老年大学,建立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团队,挖据出自身的核心优势,打造特色性校园文化以及加强品牌宣传,使得老年大学的品牌具有示范性。品牌就是一种形象,老年大学的品牌就是老年大学的一面形象。老年大学是老年学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得以实现的平台;是给青少年、中年人以榜样力量,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平台;是老年学员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以实现的平台。老年教育的路上需要形象的塑造,需要典型的挖掘,老年教育的品牌需要植入老年学员的心里。有了品牌的意识,老年大学的管理和服务会更加专业化,希望在各地品牌灿烂开花的状态下,老年大学会有更多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使得更多的老年群体因此而得益。


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

促进区域老年教育联动发展

李  森


【摘  要】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深入探究老年大学为重要载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方向、较为平衡且充分地发展老年教育,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引入经济学领域“块状经济”的概念,对如何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促进区域老年教育联动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增强老年教育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的平衡与充分发展,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老年大学;块状办学;发展定位;联动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不断加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切需要老年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甚至略快于其发展速度。然而当前我国当前老年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显示出老年教育存在的固化性、滞后性、不充分不平衡性等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研析以老年大学为重要载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方向,较为平衡且充分地发展老年教育,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引入经济学领域“块状经济”的概念,对如何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促进区域老年教育联动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增强老年教育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的平衡与充分发展,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老年大学发展定位

1983年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的建立,老年教育系统化的发展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从沿海发达省份逐步向内陆省份过渡,从城市规模化教育办学模式向城镇乡村点线式延伸,办学理念、教学形式、师资建设、受教群体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集中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承担着整合区域优质老年教育资源、教授老年人需求的知识能力、链接老年教育方式方法、拓展老年人生活中心、研究老年教育未来发展等各项功能。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老年大学发展定位可以为下步规划设计老年教育发展之路起到指向标的作用。

(一) 无差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各国最早开展的老年教育,普遍是以大城市为中心,服务于城市中部分退休政府官员、知识分子或有一定文化基础、社会地位的老年群体的,易形成较为闭合的单一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群体增加,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从大城市延伸至一般城镇、乡村。与此同时,老年教育体系的发展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长期下去将对我国终身教育建构、老龄服务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加强组织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发展无差别、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既是我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公益性、社会化地做好服务

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以党和国家有关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老年大学的特殊教育属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决定了它的公益性和社会属性,老年教育在我国既是一种教育形态,同时也是一项养老公益服务,所以它在保留教育属性的基础上,必须与普通的教育区分开来。但这并不是说老年教育不以“盈利”为追求,这种追求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终身教育需要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老年教育也是可以产生自己的“经济效益”,只不过这种经济效益与普通的教育周期得到的经济效益一样甚至更慢,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添隐性力量。做好老年教育服务,本身就是在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二、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带来的问题

“块状”概念在经济学中的表述为“块状经济”,指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30余年的老年大学办学历程中,是以大城市或者今天的中等以上规模城市(较强的县城)等为依托的,也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块状”发展模式,但其中又存在着许多突出缺的难以得到解决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忽略老年群体需要、认知与社会发展脱节、资源整合困难、办学形式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再生产化后续动力不足等传统和现实问题。

(一)忽略老年人及老年群体需要

在谈论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事物的本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而不会遇到问题再逐一找补。块状式办学模式在提供集中集聚效益的同时,容易以普适性概念代替事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作为办学对象的老年人和老年群体并不完全像一般教育中的学生需要从无到有的培养培育。忽略脱离老年人个体实际和群体特征谈老年大学办学和老年教育发展,是不可行的。老年群体,特别是当前经受过较为规范的学习教育的老年群体,在他们不能再利用“岗位”、“身份”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甚至被游离于本来的社会角色之外后,他们的归属感、满足感、成就感是难以得到维系的。存在感的缺位、社会价值感的缺失,是使得这一群体普遍愿意到老年大学中寻求一种“永恒”快乐感和存在感的重要原因。

(二)认知与社会发展脱节

我国当前对于老年大学社会价值的认知,普遍是基于普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传统理念上的,对老年教育本身的研究探索还远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是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和完整的体系,不仅社会上对老年大学这一概念模糊,而且老年大学本身的定位归属等方面,也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界定。学术界对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办学的各种问题也没有达成普遍性的共识。二是从目前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来看,没有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教育链条,社会公众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老年人和老年群体本身的发声也是非常弱的。三是老年大学存在着在社会上知名度较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其存在,对其办学意义、方式等认知不清,而且由于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办学,易造成忽视了村镇老年人群体。理论上的不完善,是造成块状办学模式固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办学形式单一

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普遍是单一单向的,原本逻辑性的“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重要问题,仿佛变成了单线性的“只要学就行了”,既难以注重教育教学质量,也缺乏有效地办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老年大学现有的课程教材包括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年大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但是相应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和随意现象,主观片面地认为老年人仅仅只有对于音乐、美术等简单艺术的追求,泛娱乐化现象在上下两个层级都普遍存在。对于老年教育规律、阶梯性课程设置、目标性学习任务、社会化学习需求,都有着不深入、不具体的地方。其中学制问题更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几乎所有老年大学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存在着“永不毕业的老年大学”现象。

(四)缺乏地域特色

单纯把老年教育视作一种普通教育,不符合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老年大学作为一种公益性社会化的学习形式和载体,本身就承担着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职能。当前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发展,普遍追求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将老年群体视为同一人群,在各地推行的老年大学教育中,很难能做到真正把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老年教育结合起来,最终没能把最能够传承当地文化的资源有效使用、维护、发展起来。

(五)资源整合困难

老年大学常常被作为社会福利性质机构,在意识层面没有得到重视的同时,现实投入层面也没有得到持续供给,造成了各项资源整合困难。首先体现在,经济来源,过于依赖政府投入,没有过多可支配的收入,学费收入也被实践证明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师资力量、办学场所、分校与活动站点设置等难以灵活得到实现,无法形成区域集聚效应,不能使老年大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再经济化内生动力不足

再经济化概念通常指的是有需求到生产、到再生产,再反作用于需求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使效益扩大化。老年大学依托于政府主导,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一般是公益性的,老年大学不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是朝阳性的,一批大学生的产生是很容易看到社会效益和价值的。而老年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夕阳性的“产业”,它的块状集聚和发展,普遍让人们看不到它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问题解决的对策

针对总结出来的老年大学块状办学的总的现状,我们试图寻找到好的解决策略来解决出现的问题,现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多维度重视老年人和老年群体需要

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真正形成集聚效应,首先需要多维度考虑老年人和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老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其中,必须要从老年人本身这一根本出发点做起,考虑老年人和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将老年大学教育办好 、做强、有实效。老年人和老年群体,有着社会的养老和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老年人的作用价值需要进一步得到凸显,他们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融入社会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意愿都是要考虑在老年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内的。从帮助老年人找寻老年状态归属感,到使得他们获得满足感,再到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后的成就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教育体系的进步完善、提高城市整体教育水平和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全社会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知

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的延伸方向,需要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强化宣传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将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意义、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在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是保障老年大学正常发展机制的重要手段。一是要着力倡导终身教育理念,转变一般对于老年大学单纯娱乐化的固有概念。二是要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增强人们对老年教育的认知,高屋建瓴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调动现有的多种宣传媒介,利用互联网、电视、新闻媒体、教育成果展、宣传教育进乡村社区等方式,引起老年群体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使年轻一代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老年群体文化养老问题,通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拓展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三)利用网络拓展区域化办学形式

避免简单狭隘的集中是延伸老年大学块状办学模式、促进区域老年教育联动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当前普遍以县域为主体范围的老年大学办学方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教育文化需求。而老年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存在着行动不便利、交流范围小、子女工作繁忙等诸多问题,县城内仅有的一所或者两所老年大学,难以有辐射周边老年群体的需要,在稍大的县域甚至存在部分社区乡村不知道老年大学的存在的问题。加上老年大学资源有限,也是不可能顾及到多数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年大学与互联网相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现在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意愿增强,互联网产业发达,利用互联网发展新的教育形式和技术成为可能。一是在县域内,针对较为偏远地区、社区、乡村,可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村)活动室、公益性图书室(馆)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配置相对齐全的老年教育互联网宣传点。利用中小学开辟一块专门平台,与当地老年人形成一种良性合作关系,将老年人丰富的本地文化讲授与帮助老年群体利用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资源共享。二是可以通过开发适合老年人网络学习的课程资源,将其通过多种手段向社会辐射传播,特别是借助党建平台宣传、社交软件推广、专业网络讲解员配置等方式,形成一种及时积极的互动,建设老年教育互联网智慧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性。三是有针对性地完善老年网络教育平台,从老年人自身实际出发,针对网络诈骗、金融安全、前沿信息、儿童关爱等老年人关心的重点内容,化繁为简的进行课程设置,吸引老年群体的关注,并且使他们在群体中进行宣传,同时注意吸收老年群体的新意见、新做法、新思路,形成良性循环。

(四)采取游学等方式增强区域交流与影响

第二届世界旅游大会的召开,再次引起了社会对于老年游学的关注。一般地区同样可以借助国际化老年游学的理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用老年游学的形式,增强本地区的老年教育研讨交流 ,拓展老年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化。一是可以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以县域为主体促进本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形成长效性的合作机制。二是弘扬本地特色文化,邀请县域以外的游学团体,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三是建立输送式、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培育老年游学典型,定期到有需求的区域进行系统性的文化宣传。

(五)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联动展

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专列一章;《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发展一种以老年大学集中化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村)为学习载体、以为老年服务为宗旨,完善经费、管理、师资、研究、平台等保障机制和措施,有效挖掘老年人本身的社会价值的区域性、社会化的办学模式,使老年群体在老年大学中转,通过大学教育让其再次融入社会,形成老年教育在区域内外的联动发展。

老年大学发展应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立足老年群体特点和区域及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挖掘出老年群体的归属满足感获得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有效形式,整合区域资源、强化集聚效应、拓展网络使用方式,解决当前和一定时期内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形成区域老年教育联动发展,真正使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用,为国家老年教育发展和老龄化战略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英杰.“老年大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96):48-50.

[2]古光甫.终身教育体系下老年大学发展保障机制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10-14.

[3]杨亚玉,欧阳忠明.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的案例研究[J].继续教育,20188):93-100.

[4]丁哲学.老年大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4):70-74.

[5]王少华.构建以区级开放大学为主平台的区域老年教育新体系[J].当代继续教育,201810):64-69.

[6]张海定.关于破解社区大学(学院)和老年大学发展难题的思考——沈阳社区(老年)大学创新办学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1-4.

[7]李青藻.老年大学发展刍议[J].教育评论,19955):43-44.